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养殖池塘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周东来,邝哲师,符 兵,彭焕龙,杨 琼,李庆荣,邢东旭,廖森泰.养殖池塘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24,51(1):85-96.
作者姓名:周东来  邝哲师  符 兵  彭焕龙  杨 琼  李庆荣  邢东旭  廖森泰
作者单位: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10;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基金项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协同创新中心项目(XT202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00193);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2201010474);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创新基金(202113)
摘    要:我国作为全球水产养殖大国,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池塘养殖是我国最主要的水产养殖模式,在保障优质动物蛋白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养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密度持续增加,大量饲料投入和动物排泄等导致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等不仅污染养殖水体,还会严重危害水产动物健康,导致病害频发、药物滥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给水产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亟需进行养殖池塘水体修复处理。目前,对养殖水体的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相较于异位修复,原位修复技术具备节约资源、成本低、无交叉污染等优势,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该文首先概述了我国养殖池塘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特征和危害;其次,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 3 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养殖池塘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详细阐述其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应用效果及优缺点;最后,指出当前池塘养殖水体原位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一种单塘循环生态养殖模式,为养殖池塘水体修复的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 键 词:水产养殖  污染物  原位修复  可持续发展  单塘循环  微生物

Progress on In-situ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of Aquaculture Pond Water
ZHOU Donglai,KUANG Zheshi,FU Bing,PENG Huanlong,YANG Qiong,LI Qingrong,XING Dongxu,LIAO Sentai.Progress on In-situ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 of Aquaculture Pond Water[J].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4,51(1):85-96.
Authors:ZHOU Donglai  KUANG Zheshi  FU Bing  PENG Huanlong  YANG Qiong  LI Qingrong  XING Dongxu  LIAO Sentai
Abstract:
Keywords:aquaculture  pollutant  in-situ remedi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ingle pond circulation  microorganism
点击此处可从《广东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东农业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