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HBV感染者至HBV DNA阴转后ALT异常的因素分析
引用本文:吴元凯,陈淑如,林国莉,黄明星,揭育胜,李向永,张 敏,崇雨田.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HBV感染者至HBV DNA阴转后ALT异常的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4,35(4):525.
作者姓名:吴元凯  陈淑如  林国莉  黄明星  揭育胜  李向永  张 敏  崇雨田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30
摘    要:【目的】 探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至HBV DNA降至不可检测水平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仍然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回顾加前瞻性随访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治疗至HBV DNA阴转(<20 IU/mL)后的慢性HBV感染者(n = 388),对比ALT复常者(n= 298)及异常者[n = 90;定义为在每1 ~ 3个月的随访间隔中,连续2次以上ALT > 40 U/L(男)或 > 35 U/L(女)]的临床特征,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LT异常的高危因素。【结果】总随访中位数为42.0月。两组在人口学和病史数据(性别、年龄、乙肝/肝硬化/肝癌家族史、既往嗜酒史等),基线特征(HBeAg阳性率、ALT、AST、HBV DNA水平等),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方案构成比,治疗后的病毒学突破和优化治疗率、治疗中的肝癌发生率等,均无显著差异。但ALT异常组体质指数[(24.1 ± 3.5) vs. (22.5 ± 3.2)kg/m2, t = 4.165, P < 0.001]、基线肝硬化比例(45.6% vs. 27.2%,P =0.001)和HBeAg转换率[58.1%(25/43) vs. 39.2%(49/125),P = 0.016]高于ALT复常组。Logt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抗病毒基线时即诊断肝硬化(OR= 2.472,95% CI = 1.424-4.292,P =0.001)、高体质量指数(OR = 1.170,95% CI = 1.077-1.271,P< 0.001)和治疗1年时HBV DNA水平(OR = 1.727,95% CI = 1.017-2.933,P = 0.043)是NA治疗至HBV DNA不可测后ALT仍然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有肝硬化,更高的体质指数和治疗1年时HBV DNA的对数水平是慢性HBV感染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至HBV DNA < 20 U/mL后,ALT持续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 键 词:核苷(酸)类似物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学应答  生化学异常  
点击此处可从《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