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镇群结构研究
引用本文:吴冠秋,党安荣,田颖,阚长城.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城镇群结构研究[J].遥感学报,2021,25(2):665-676.
作者姓名:吴冠秋  党安荣  田颖  阚长城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 建筑学院, 北京 100084;2.百度时代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YFB2100701);国家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编号:2017YFE0118600)
摘    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重点建设的战略区域,其协同结构的有效认知是打造世界级湾区的核心研究内容。作为一种重要的城镇群发展模式,大湾区内部具有复杂的城镇协同关系,这一关系充分体现在城镇间的人群流动特性上,而跨城职住迁徙是区域人口流动的一种直观、稳定的表现,基于高精度跨城职住迁徙数据开展湾区协同结构的认知意义显著。文章在总结归纳国内外湾区协调发展研究、跨城职住综合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百度地图所识别的跨城职住时空大数据开展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认知方法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构建了跨城职住交换网络,以统计单元为网络节点、以交换流量为连接权重,从加权连入连出度占比、加权中心度、迁徙平均距离3个方面认知跨城职住关系。研究进一步结合经济数据展开城镇群协同关系的聚类分析,将大湾区内各空间单元归纳为交流中心单元、优势单元及其特例、待发展单元、输出型单元、输入型单元6类。研究结果发现,当下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了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深—莞—惠3处交换结构异质性组团,多中心发展结构明显。同时湾区协同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各类协同特征单元呈显著的圈层结构分布,东西岸城镇交换关系差异明显。最后,本文结合大湾区区域综合结构特征以及大湾区相关规划政策空间布局特征,阐述了大湾区内城镇群结构的发展状态、发展问题以及未来方向。指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多中心协调机制优势,解决区域内东强西弱、周边滞后、核心北移等结构问题。梳理各类单元间的合作模式,强化协同网络中优势空间单元的贡献程度,巩固交流中心单元的参与程度,避免极核同周边形成单向的输入输出,充分利用广阔的湾区腹地促进区域功能的循环与互补,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提供支持。

关 键 词:遥感  粤港澳大湾区  城镇群结构  跨城职住  时空大数据
收稿时间:2020/12/27 0:00:00

Study o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structure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big data
WU Guanqiu,DANG Anrong,TIAN Ying,KAN Changcheng.Study o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structure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big data[J].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21,25(2):665-676.
Authors:WU Guanqiu  DANG Anrong  TIAN Ying  KAN Changcheng
Affiliation:1.Tsinghua University, School of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84, China;2.Baidu.com Times Technology (Beijing)Co.,Ltd, Beijing 100085, China
Abstract:
Keywords:remote sensing  the Greater Bay Area  urban agglomerations structure  inter-city job-housing  spatiotemporal big data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遥感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遥感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