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小鼠静脉血栓栓塞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
引用本文:解梓琛,孙克玉,郭雪君.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小鼠静脉血栓栓塞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20).
作者姓名:解梓琛  孙克玉  郭雪君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内科;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急诊科
摘    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与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关系及糖皮质激素(GC)的调节作用。方法将40只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实验组(n=20)。实验组小鼠通过神经血管钳钳夹联合结扎下腔静脉建立小鼠VTE模型,对照组采用假手术法处理。术后7 d,处死小鼠,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取眼眶静脉血,石蜡切片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瓜氨酸化的组蛋白H3(Cit H3)与细胞核共定位情况。检测血浆中游离DNA含量,及小鼠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重组人B细胞活化因子(BAFF)的含量。分离并观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集落形成能力及对体外NETs形成的影响。检测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及TNF-α的表达及分泌变化,检测细胞活性氧产生情况、脂质过氧化产物产生情况及细胞内NF-κB信号转导激活改变。结果VTE术后,对照组小鼠的肺组织无明显的病理学变化,实验组小鼠的肺组织改变明显。实验组的血浆游离DNA水平较对照组水平明显升高,ELISA检测MPO可见实验组的血浆MPO水平较对照组水平明显升高。免疫荧光标记Cit H3发现对照组小鼠中,Cit H3的阳性信号较少,而在VTE造模实验组的小鼠肺组织中,Cit H3的阳性信号显著增多。实验组的血清TNF-α水平及IL-1β水平较对照组水平明显升高,但是IFN-γ、IL-4和BAFF无显著差异。结论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其可激活巨噬细胞促进血栓形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