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长石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
引用本文:于川淇,宋晓蛟,李景景,蒋双泽,张连梁.长石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34(6):765-770.
作者姓名:于川淇  宋晓蛟  李景景  蒋双泽  张连梁
作者单位:1. 北京大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2. 北京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1;3.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4. 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第二综合物探大队, 陕西 西安 710016;5. 中国石油 新疆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6. 中国石油 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井下作业分公司, 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7. 中国石油 测井有限公司 青海事业部, 甘肃 敦煌 736202
摘    要: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砂岩储层中长石含量丰富,而且长石溶蚀现象普遍,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影响。运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粉晶衍射等分析技术,对东营凹陷砂岩储层中长石及其溶蚀产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区长石含量存在差异,凹陷北部长石含量最高,其次是南部,最低的是中部地区;在层位上,沙河街组一段长石含量最高,其次为沙河街组二段和沙河街组四段,含量最低的是沙河街组三段;在东营凹陷砂岩储层中,长石主要的溶蚀产物为高岭石、伊利石和绿泥石。由于高岭石向伊利石和绿泥石转化,导致高岭石含量逐渐降低,浅部的伊利石和绿泥石主要由伊/蒙混层转化而来,而深部的伊利石和绿泥石主要由高岭石蚀变形成。砂岩储层中的伊/蒙混层矿物在浅层含量高,随着埋藏深度增加,含量逐渐降低。

关 键 词:长石  溶蚀作用  粘土矿物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收稿时间:2012-12-12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