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甜点”成因机制
引用本文:王付斌,尹伟,陈纯芳.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甜点”成因机制[J].石油实验地质,2017,39(4):484-490.
作者姓名:王付斌  尹伟  陈纯芳
作者单位:1.中国石化 华北油气分公司 勘探管理部, 郑州 45000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西部重点碎屑岩层系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方向”(2016ZX05002-006)资助。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物性普遍具有低渗—致密特征,但局部发育储层“甜点”(即相对优质储层),并控制着油气富集高产,因此,开展储层“甜点”成因机制研究对致密砂岩储层预测意义重大。通过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荧光薄片等的系统观察与统计,结合储层矿物组成、胶结物含量、物性测试分析,从沉积建造到成岩改造开展了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的全过程分析,剖析沉积、成岩、破裂及油气侵位作用对致密砂岩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作用是控制致密砂岩储层物性的第一位因素,奠定了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并控制了其原始物性;成岩作用控制了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演化,其中建设性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甜点”的发育,并最终控制了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甜点”分布;裂缝大大提高了致密砂岩储层渗流能力,并最终控制了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甜点”分布;油气侵位抑制了胶结作用的进行,是致密砂岩储层“甜点”重要的保持机制。 

关 键 词:储层“甜点”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油气侵位    长8油层组    红河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收稿时间:2017-05-0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实验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实验地质》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