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酞菁大花工艺探讨
引用本文:王永安.酞菁大花工艺探讨[J].印染,1988(4).
作者姓名:王永安
作者单位:山西介休印染厂
摘    要:酞菁素印染的艳蓝色布和各色花布,以色光艳亮、耐洗和耐晒著称。然而,它的繁琐而又复杂的甲、乙、丙溶液助剂的配套使用和醋酸氨水及蒸化焙烘时产生的其他废气的严重污染,给每个印染工作者带来烦恼。七十年代天津染料厂研制出酞菁艳蓝 IF3G 的1号助溶剂,代替利伐沙PO(相当于国产助溶剂BSM)和助剂 K2号代替(西夫)酞罗近K(相当于国产BSK,但在BSK中只有助溶剂和络合剂混合物而没有铜盐,而在K2号中增加了铜盐和醋酸铵的成分)。酞菁素本身实际只是合成酞菁染料的中间体,应用时必须借助于溶剂和铜络合剂一起与糊料配成印花色浆。印花后,染料随浆液吸附在纤维上,干热至13O~140℃,逐渐环化生成无金属酞菁,再与金属络合生成铜酞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印染》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印染》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