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羌塘盆地可控震源采集试验分析
摘    要:在北羌塘坳陷的托纳木—笙根地区和南羌塘坳陷的隆鄂尼—鄂斯玛—玛曲地区分别进行了常规可控震源、低频可控震源、大吨位可控震源激发因素试验及高密度、高覆盖、宽线地震采集因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激发因素为:常规可控震源振动台次3台1次,驱动幅度70%,扫描频率6~84Hz,扫描长度18s;低频可控震源振动台次2台1次,驱动幅度60%,扫描频率1.5~84Hz,扫描长度16s;大吨位可控震源振动台次2台1次,驱动幅度70%,扫描频率6~84Hz,扫描长度16s。尽管可控震源单炮记录无法与炸药井炮相比,但应用高密度高覆盖可控震源采集技术仍能获得质量优于或相当于井炮的原始数据。采用高密度—高覆盖—宽线可控震源采集技术,在羌塘盆地首次获得了可用于地质构造解释的较高质量地震数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