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顺铂肾毒性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近况
引用本文:周栋,孙伟.顺铂肾毒性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近况[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10):617-618.
作者姓名:周栋  孙伟
作者单位:1.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南京,210029
2.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210029
摘    要:顺铂(DDP)是治疗实体肿瘤最有效和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疗效与用药剂量成正比,但其剂量的增加却受DDP肾毒性的限制,DDP的肾毒性为其主要毒副作用之一.肾小管,特别是近曲小管和集合管的损伤是顺铂致肾毒性的主要靶位,病理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急性坏死、变性,间质水肿,肾小管扩张,其对肾小管的损害一般是可逆的,但在大剂量或连续投药时,可使肾小管损伤表现为不可逆性,严重者可导致肾衰竭甚至死亡.统计数据表明使用顺铂一药的肾毒性发生率为28%~36%1],且其肾损害的发生率和程度与DDP的剂量呈正相关,即其肾毒性为DDP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因此,临床上如何切实有效的保证肿瘤患者的化疗质量,减轻肾损伤,更好的发挥顺铂的抗肿瘤作用,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 键 词:肾毒性  顺铂  DDP  肾小管损伤  研究近况  治疗  发病机制  肾衰竭  靶位  急性坏死
修稿时间:2004年8月2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