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对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探讨
引用本文:陈国阶.对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探讨[J].山地学报,2002,20(5):536-541.
作者姓名:陈国阶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体系结构与生态调整 (KZCX2—SW— 3 19— 4)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摘    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内容和目标之一,也是建立全国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恰切涵义是什么?建设的目标和评价体系与标准是什么?并没有科学的界定。因此,以政治口与代替科学决策的现象较为普遍。当前,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有些概念和内容需要澄清:(1)“山川秀美”与生态屏障。对山川秀美需加以科学界定,否则易得出喀斯特地区早就已建成生态屏障的结论。(2)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就等于建成生态屏障。忽略了生态系统的及其功能的复杂性、多样性。(3)生态屏障与减少泥沙进三峡库区,过于强调减少泥沙的功能和速效。理解过于狭窄,实际上也做不到。(4)生态屏障建设5年就能初见成效,10年就能大见成效,30年就能建成。低估了生态屏障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5)建设成生态屏障,就能消灾保平安。对自然灾变过程与人地矛盾,缺乏正确的理解。为切实搞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应首先明确生态屏障的建设目标,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长江上游进行全面系统的生态区划和生态建设规划,划分不同生态类型区,明确各生态类型区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的地位、功能、建设标准;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要树立系统、综合、全局观点,反对部门、地区割据;要树立长期奋斗艰苦观点,反对浮夸和短期行为;要建设起生态屏障的社会、经济支撑体系和科学的管理体系。

关 键 词:长江上游  生态屏障  生态区划  生态规划  植被  生物多样性  水资源  自然资源
文章编号:1008-2786(2002)05-0536-06
修稿时间:2002年8月12日

An Approach on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Defence of the Upper Reaches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Chen Guo,jie.An Approach on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Defence of the Upper Reaches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J].Journal of Mountain Research,2002,20(5):536-541.
Authors:Chen Guo  jie
Abstract:
Keywords: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cdogical defence  ecological regionalization  ecological planning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