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theft crimes and mechanism in the context of regular COVID-19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 case study of Haining,Zhejiang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郑滋椀,姜超,汪婕,刘璐,陈鹏,董齐芬.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theft crimes and mechanism in the context of regular COVID-19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 case study of Haining,Zhejiang北大核心CSCD[J].地理科学进展,2023(2):341-352.
作者姓名:郑滋椀  姜超  汪婕  刘璐  陈鹏  董齐芬
作者单位:1.浙江警察学院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研究院310053;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信息网络安全学院102600;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100070;4.城市群系统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模拟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070;5.复旦大学法学院20043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01160,42001159);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18G010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YJAZH009);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XRZ2022008)。
摘    要:新冠疫情的爆发会对区域内犯罪数量产生显著影响。然而,常态化疫情防控是否显著改变了犯罪空间分布格局,仍然有待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论文选择始终采取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浙江海宁市中心城区,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方法,对2018年2月—2021年7月城市盗窃犯罪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新冠疫情爆发后,研究区内盗窃犯罪月均数量较疫情前降幅达53%,并持续在100~200起之间波动,而其日内分布模式却没有明显变化;(2)2020年2月—2021年7月,研究区内盗窃犯罪热点较疫情前有明显减弱、减少,且其犯罪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3)针对疫情前的12个典型犯罪热点区域,其月均犯罪数量在疫情后的降幅在52%~78%之间,其分季度的时间演变模式存在明显差异;(4)根据日常活动理论和犯罪三角理论,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有7类具体措施可对各区域的犯罪产生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对于理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犯罪空间演变规律和制定科学的犯罪防控策略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 键 词:常态化疫情防控  盗窃犯罪  犯罪地理  浙江海宁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