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太行山重力梯度带的形成与华北岩石圈减薄的时空差异性有关
作者姓名:徐义刚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9925308,40234046)
摘    要:通过对比华北太行山重力梯度带两侧新生代玄武岩及其中幔源包体的成分, 发现: (1)华北东、西部新生代玄武岩具有相反的演化趋势, 说明新生代以来西部岩石圈逐渐减薄, 而东部岩石圈逐渐加厚; (2)西部岩石圈地幔组成相对复杂, 年龄多为晚太古代-元古代; 而东部岩石圈地幔组成相对单一, 年龄多为现代值, 少数为元古代; (3)西部壳幔过渡带较厚而东部较薄, 反映两地不同的岩浆底侵作用程度.华北岩石圈组成的空间不均一性可能与岩石圈减薄过程的时空差异有关. 岩相古地理分析说明太行山重力梯度带的雏形形成于早白垩世, 与华北中生代岩浆活动的高峰相吻合.由于岩浆作用与岩石圈减薄作用密切相关, 因此认为华北岩石圈减薄的时空不均一性是形成太行山重力梯度带的重要机制. 

关 键 词:重力梯度带  岩石圈减薄  华北克拉通
文章编号:1000-2383(2006)01-0014-09
收稿时间:2005-10-08
修稿时间:2005-10-08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