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肾小球免疫沉淀物形成的机理
引用本文:Adler S,汪明明,崔速南.肾小球免疫沉淀物形成的机理[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1986(2).
作者姓名:Adler S  汪明明  崔速南
摘    要:大多数免疫性肾脏疾病与肾小球IgG和补体的沉淀物有关。现在看来将免疫性肾脏疾病分为抗肾小球基膜性肾炎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炎两类过于简单化。线状和颗粒状免疫复合物都能由抗体与肾小球内在性抗原结合形成。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和组织学分类现已清楚,它们可能是由于在肾小球不同部位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作用于不同的介质而导致组织损伤。抗体与肾小球抗原或非肾小球抗原作用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沿着毛细血管上皮下(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膜性肾病、SLE)、在肾小球基膜(以下简称CBM)(Coodpasture综合征)、沿着毛细血管内皮下(SLE、I型膜增殖性肾炎、分流性肾炎)以及在肾小球系膜内(SLE、IgA肾病、Henoch—Scbonlein紫癜性肾炎)形成。不同部位的沉淀物常有不同的形成机理。现将与人类疾病可能具有一定临床联系的实验证据简述如下: 上皮下免疫沉淀物形成上皮下沉淀物是特发性和其它膜性肾病(药物诱致或与肿瘤有关等)、狼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