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汕尾遮浪角东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分析
引用本文:房立晨,陈丕茂,陈国宝,汤勇,袁华荣,冯雪.汕尾遮浪角东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8):158-162.
作者姓名:房立晨  陈丕茂  陈国宝  汤勇  袁华荣  冯雪
作者单位:1.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广东广州510300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广东广州,510300
3. 大连海洋大学海洋科技与环境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广东广州510300;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财政专项项目
摘    要:为了解汕尾遮浪角东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情况,分别于2003年1月和2010年4月使用拖网和刺网对礁区和对比区进行了本底调查和跟踪调查,使用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和Pileou均匀度指数分析游泳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动情况,使用拖网调查资源密度指数和刺网调查渔获率指数分析渔业资源生物量的变动情况.拖网调查结果显示,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资源密度是投礁前的3.078倍,种类数是投礁前的1.875倍,第一优势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资源密度是投礁前第一优势种叫姑鱼(Johnius dussumieri)的4.372倍.刺网调查结果显示,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渔获率是投礁前的12.043倍,渔获种数是投礁前的1.333倍,礁区海域优势类群鱼类的渔获率显著提高,第一优势种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的渔获率是投礁前第一优势种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的13.035倍.拖网调查和刺网调查均表明,建礁后游泳生物的诱集效果明显,生物群落结构得到改善,资源量显著增加,表现出良好的资源聚集效果,形成了新的人工鱼礁增殖系统.

关 键 词:人工鱼礁  游泳生物  汕尾遮浪  资源变动

Improvement analysis on fisheries resources in artificial reef area of the east of Zhelang corner, Shanwei city
FANG Li-chen , CHEN Pi-mao , CHEN Guo-bao , TANG Yong , YUAN Hua-rong , FENG Xue.Improvement analysis on fisheries resources in artificial reef area of the east of Zhelang corner, Shanwei city[J].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2,39(18):158-162.
Authors:FANG Li-chen  CHEN Pi-mao  CHEN Guo-bao  TANG Yong  YUAN Hua-rong  FENG Xu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广东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东农业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