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
引用本文:徐 冰,陈新军,田思泉,钱卫国,刘必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J].水产学报,2012,36(5):696-707.
作者姓名:徐 冰  陈新军  田思泉  钱卫国  刘必林
作者单位:1.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2.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基金项目: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10XD1402000); 曙光计划跟踪项目(08GG14); 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92201; 2007AA0 92202); 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基金(B-8101-080-0024); 上海市捕捞学重点学科资助(S30702)
摘    要:研究大范围环境变化对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对指导渔业科学生产、掌握资源变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05—2009年我国鱿钓船鱿钓生产数据,结合表温(SST)、0~200 m垂直水温(15 m水层温度T15,50 m水层温度T50,100 m水层温度T100,200 m水层温度T200)等资料,研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秘鲁外海茎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006和2009年10—12月受厄尔尼诺影响,作业渔场分布在79°W~84°W、10°W~17°S海域,最适SST为19~22℃;2007年10—12月受拉尼娜影响,作业渔场分布在81°W~85°W、10°W~14°S海域,最适SST为17~20℃,中心渔场作业范围相比厄尔尼诺年份向北偏移1°~2°,平均SST降低2℃。各层水温分布表明,2007年10—12月T15和T50水温均明显高于2006年10—12月,最大温度差值为6~9℃;T100和T200温度差别较小,最大温度差值为1℃。水温垂直结构结果表明,2006年10—12月作业渔场未形成明显的上升流,主要分布在外洋水与沿岸水交汇处;2007年10—12月的沿岸一侧形成了势力强劲的上升流,作业渔场主要分布在上升流等温线密集交汇处。此外,由于受上升流的加强使栖息水层营养盐丰富,更有利于茎柔鱼索饵,导致茎柔鱼渔场分布也出现一定转移。研究表明,秘鲁外海中心渔场位置的变化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具有密切关系。

关 键 词:茎柔鱼  渔场分布  表温  水温垂直结构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
收稿时间:3/13/2011 9:28:20 AM
修稿时间:2011/11/17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产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