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病原鉴定及毒性差异分析
引用本文:宋璐璐,田娇娇,李娜,张娜,杨文香.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病原鉴定及毒性差异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23(6):34-39.
作者姓名:宋璐璐  田娇娇  李娜  张娜  杨文香
作者单位:1.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河北省清河县职教中心;3. 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7YFD020170700);
摘    要:为安全高效地减少由Fusarium spp.引起的小麦赤霉病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对小麦赤霉病病原菌的类型、产毒类型及致病性差异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病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和产毒素类型分析,明确了引起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及其特点。分子鉴定和形态学鉴定表明引起河北省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产毒类型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毒素类型,其中78株菌株产15-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1株菌株产3-乙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F.graminearum不同菌株间致病性存在差异。试验表明病原菌的扩展速度与毒素产生量之间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有效筛选抗病品种、选择防控药剂、生防菌株的筛选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关 键 词: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病原鉴定  致病性分析  毒素类型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