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SPI的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变化研究
引用本文:郭昭滨,王萍,李险峰,朱海霞,张志国,赵慧颖,李秀芬.基于SPI的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干湿状况时空变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9):108-114.
作者姓名:郭昭滨  王萍  李险峰  朱海霞  张志国  赵慧颖  李秀芬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林业厅 哈尔滨,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 S哈尔滨,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设计室 哈尔滨,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 S哈尔滨,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 S哈尔滨,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 S哈尔滨,中国气象局东北地区生态气象创新开放实验室 S哈尔滨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兴安岭高纬度湿地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41165005);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气候变化对 中国两大主产区粮食安全影响评估及应对策略”(CCSF201606);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东北平原气候转型及其对玉米生产影响评估”(CCSF201410) 。
摘    要: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大兴安岭林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特征,可为更好的预测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6个气象站1974—2016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该区域近43年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43a,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气候总体呈湿润化趋势,但阶段性变化明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干湿波动剧烈。年尺度上,仅呼玛的气候呈不明显的干旱化,其他各站的气候状况均表现为湿润化趋势;季节尺度上,呼玛夏季、塔河秋季的气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干旱化趋势,其他各站点各季节的气候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湿润趋势。且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降水对年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大兴安岭林区气候湿润化的主要贡献者。

关 键 词:气候变化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  大兴安岭林区  气候干湿状况  时空特征
收稿时间:2018/1/23 0:00:00
修稿时间:2018/5/22 0:00:00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Dry-wet Climate Condition in 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 Forest Region: Based on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SPI)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学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