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DNA疫苗的不同构象在体内外表达差异研究
引用本文:赵晨燕,黄维金,刘强,王佑春.DNA疫苗的不同构象在体内外表达差异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13(8):1275-1279.
作者姓名:赵晨燕  黄维金  刘强  王佑春
作者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卫生部生物技术产品检定方法及其标准化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课题基金(2012ZX10004701-001)
摘    要:目的:研究DNA疫苗构象对体内和体外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EGFP)和萤火虫荧光素酶表达质粒(pDRVISV1.0-Fluc),对其存在的3种拓扑形式(包括超螺旋、线性、闭环切刻等)和反复冻融状态对表达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前者用脂质体介导转染293FT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GFP的表达情况;后者通过接种BALB/c小鼠,用活体成像技术监测荧光素酶的表达情况。结果:对pcDNA3.1-EGFP质粒,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转染293FT细胞48 h后显示,4种处理组的质粒表达EGFP的效率和荧光强度有所差异,依次为新鲜制备质粒(89.76%,2682.68)>反复冻融处理质粒(76.35%,2313.48)>闭环切刻质粒(68.45%,1245.95)>线性质粒(38.28%,929.5)。对pDRVISV1.0-Fluc质粒,采用小鼠活体成像技术持续观察接种后28 d的体内荧光素酶的荧光信号强度情况,结果显示:接种后0.2 d观察到荧光,之后强度持续开始增强,至第5 d达到平台期,维持至18 d。质粒各处理组的荧光强度组间有显著差异,依次为新鲜制备质粒(108.6)>反复冻融处理质粒(108.4)>线性质粒(108.3)>切刻质粒(108.0)。2种质粒不同构象的体内体外表达中,均是新鲜制备质粒的表达量最高,因其中超螺旋为其主要构象。结论:质粒中超螺旋比例高时其转染效率及表达量最高,提高超螺旋比例是DNA疫苗质量控制的关键。

关 键 词:拓扑形式  构象  超螺旋  荧光素酶  活体成像技术  疫苗质量控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