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轮作小麦—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及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王晶,孙松青,李雪,高凤婕,吴钦泉,石国明,胡凯,耿立中,马学文.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轮作小麦—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及蔗糖酶活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3(4):85-90.
作者姓名:王晶  孙松青  李雪  高凤婕  吴钦泉  石国明  胡凯  耿立中  马学文
作者单位:1. 山东农大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腐殖酸高效利用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农业农村部腐殖酸类肥料重点实验室;3. 土肥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5. 山东省鄄城县农业农村局;6. 山东省惠民县农业农村局
摘    要:为探究轮作小麦—玉米栽培较好的秸秆还田方式,减少秸秆还田产生的不良影响,探寻秸秆还田与耕作、施肥方式的最佳搭配,进行不同还田方式对比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秸秆不还田为对照,设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配施有机肥后旋耕1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1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旋耕2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添加菌剂后旋耕2次、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翻耕1次后耙地这5种处理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含量(P<0.05),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灌浆期土壤硝态氮含量最大提高了38.51%;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有效磷含量最大提高了86.35%和32.13%,土壤速效钾含量最大提高了35.51%和36.50%,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提高了12.15%和10.97%。秸秆还田处理还能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指数),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拔节期和灌浆期土壤酶活性最大提高了81.72%和137.98%;抽穗末期Shannon指数提高了1.67%~3.09%;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2.04%~10.16%、2.20%...

关 键 词:小麦  玉米  秸秆还田  产量  土壤养分  蔗糖酶活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