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中热压系数的计算 |
| |
作者姓名: | 刘绍文 王良书 贾承造 冯昌格 |
| |
作者单位: |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中石油创新项目 |
| |
摘 要: | 中国中西部地区发育众多前陆冲断带,它们具有构造变形复杂、油气潜力大和有别于经典前陆盆地的沉积和油气地质特征,但其成因过程和动力学并不清楚。文中利用中西部盆地区的地温、岩石热物性参数和地热学模拟技术,分析该区岩石圈热状态和流变学特征,进一步结合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揭示盆地区的深部构造特征和岩石圈性质。研究表明,中西部各主要盆地的岩石圈具有厚度大、强度高、地温低等热-流变学特征,表现为刚硬块体;而其周缘和造山带区却表现为温度高、强度低和厚度小等特征,是构造变形的易发区。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岩石圈性质和变形过程等深部构造对前陆盆地成因演化的控制作用,进而初步归纳这类陆内再生前陆盆地的成因演化机制:发育于小型克拉通块体的边缘,其就位受控于岩石圈热-流变学非均质性和构造继承性,其动力来源是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其持续的挤压作用。上述研究为探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前陆盆地成因机制提供了深部资料和岩石圈热-流变学约束。
|
关 键 词: | 岩石圈流变学 前陆盆地 地球动力学 中西部 |
文章编号: | 1005-2321(2008)03-0113-10 |
修稿时间: | 2007-11-25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学前缘》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