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扫盲”——文化传承的起点
引用本文:周儒.“扫盲”——文化传承的起点[J].广西教育,2013(38):1-1.
作者姓名:周儒
作者单位:《广西教育》编辑部
摘    要:传统意义上的文盲,指的是不能读书识字的人。如今,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的发展,不会使用外语、计算机的人,都会被视为时代的“文盲”。而随着经典热的兴起和数码时代的到来,“文盲”这一名词又有了新的定义。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今年8月播出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10月18日,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终于落下帷幕,但是人们对汉字的关注却余温未了,节目也引发了诸多研究学者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在该节目中,不仅很多选手常写错字、别字,场内外许多参与互动体验的观众也表示自己的书写正确率较低(如节目现场的成人体验团写对“癞蛤蟆”一词的人只有30%,而“熨帖”一词的正确率只有可怜的10%),很多人成了认得字而不会写字的“文盲”,全民的汉字书写能力日趋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关 键 词:文化传承  中央电视台  中国汉字  文化节目  扫盲  语言文字工作  书写能力  数码时代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