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暖温带典型树种春季物候期水溶性化合物δ13C变化规律
引用本文:赵旭,鲁绍伟,李少宁,徐晓天,赵娜.暖温带典型树种春季物候期水溶性化合物δ13C变化规律[J].应用生态学报,2022,33(6):1466-1474.
作者姓名:赵旭  鲁绍伟  李少宁  徐晓天  赵娜
作者单位:1.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沈阳 110866;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 北京 10009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00363,32071834)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项目(KJCX20200801,KJCX2020602)资助。
摘    要:为明确植物水溶性化合物δ13C(δ13Cwsc)的春季物候节律性变化规律,以我国暖温带地区典型树种油松和刺槐为研究对象,测定春季物候期两树种各器官的δ13Cwsc,探究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油松和刺槐各器官的δ13Cwsc差异性显著。油松的新梢最大(-25.03‰±0.01‰),非光合作用器官比光合器官高0.83‰~1.8‰,两树种的地上部分普遍低于地下部分。随着物候节律推移,两树种采取不同的碳存储策略。油松在顶芽开放时所需碳源从近端老叶中获取;展叶始期老叶积累的光合产物不能满足新稍和根系生长所需碳,90%依赖于枝干碳储备;叶充分展开后新老叶光合机能恢复,逐渐补给枝干消耗的碳。刺槐在叶芽开放和展叶始期,枝干作为主要碳源向新生叶和根系传送;叶充分展开后具备光合固碳能力的成熟叶成为主要碳源。主成分分析发现,观测期气温、≥10 ℃积温、日照时长和太阳辐射为δ13Cwsc的主要影响因子,可解释δ13Cwsc变异的86.3%。两树种与气温、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饱和水气压差、≥10 ℃积温和日照时长呈显著正相关。影响植物δ13Cwsc的主要环境因子随物候进程不断变化。本研究可为准确估算区域典型树种春季器官的碳分配格局、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森林经营策略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稳定碳同位素  植物器官  水溶性化合物  物候期  环境因子  
收稿时间:2021-12-07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