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冻土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对铁路建设的启示
引用本文:王根绪,姚进忠,郭正刚,吴青柏,王一博.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冻土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对铁路建设的启示[J].科学通报,2004,49(15):1556-1564.
作者姓名:王根绪  姚进忠  郭正刚  吴青柏  王一博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兰州大学教育部西部环境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3. 兰州大学教育部西部环境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基金项目:本工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0102001,3027025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SW-04)资助.
摘    要:通过样带与样方结合的调查方法, 从冻土生态系统结构、群落种类、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生产力等生态要素和生物生境条件: 如土壤环境、冻土环境等方面研究了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干扰迹地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经过近25年的自然恢复, 在生态系统恢复的生物学方面,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明显优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表现在高寒草原的优势建群植物种类已出现并占据优势地位, 局部地带生物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多度恢复到接近甚至高于自然未干扰草原系统水平; 在土壤环境方面, 高寒草原干扰迹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减少61.65%, 全氮含量减少52.51%, 但大部分地区其表层土壤养分现状与干旱区主要草原土壤相当, 有利于耐寒旱生物物种生长; 高寒草甸干扰迹地土壤(寒冻雏形土)平均养分含量高于天然寒冻干旱土壤, 保存草甸土壤结构的完整程度对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 受扰动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程度与冻土环境没有明显制约关系,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分布和保育与冻土环境关系密切, 受工程活动破坏后恢复困难. 类比青藏公路沿线生态系统变化规律, 提出了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的几点启示.

关 键 词:人类工程活动  冻土生态系统  恢复程度评价  青藏铁路  启示
收稿时间:2003-12-01
修稿时间:2004-03-11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