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刘晓薇,杨立,刘晓云,曾明.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5,31(3):83-85.
作者姓名:刘晓薇  杨立  刘晓云  曾明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学院,体育部,甘肃,兰州,730070;西北民族大学体育部,甘肃,兰州,730030;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部,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甘肃省社会科学基金(甘社基发[2005]第04号)资助项目.
摘    要:临床上继发于创伤、血栓形成、断肢再植、应用止血带时间过长等均可以引起肢体缺血,长期以来,解决缺血问题主要集中在尽早恢复血液供应,但却未注意到当缺血组织恢复血液循环后,虽代谢趋向正常,但组织损伤却仍在继续,并且有加重的现象1]。Mccord2]提出了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概念被逐渐得到公认:他认为组织的损伤是缺血损伤和再灌注损伤的总和,在骨科领域常见的严重骨与软组织损伤、断肢再植、

关 键 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骨骼肌  机制研究  软组织损伤  断肢再植  组织恢复  血栓形成  肢体缺血  血液供应
文章编号:1000-2812(2005)03-0083-03
收稿时间:2005-06-10
修稿时间:2005年6月10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