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东天山镁铁质_超镁铁质岩带岩石特征及铜镍成矿作用
作者姓名:孙赫  秦克章  徐兴旺  李金祥  丁奎首  许英霞  三金柱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新疆有色地勘局704队,新疆,哈密,839000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科技攻关新疆305项目东天山东段铜镍矿专题
摘    要:东天山地区分布有众多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岩体成群成带状分布,从北向南可划分为7个区带,受区域性韧性剪切带和断裂构造控制。从岩相学来看,本区含矿岩体可分为多期次侵入的复式杂岩体和单期次侵入的超镁铁质单式杂岩体,显示出深源岩浆充分分异的特征。含矿岩体具有高镁、低碱、低钙、低铝、低钛特征,具有较高的Mg#、m/f和m/s比值,兼具岩浆硫化物熔离作用与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根据TiO2-10P2O5-10MnO图判别出本区岩浆具有拉斑玄武岩到钙碱玄武岩过渡的性质,岩浆源具有钙碱性玄武岩浆特征,富含含水矿物,预示了早期俯冲洋壳对幔源岩浆的交代作用。岩体矿化分为3种成矿作用和5期成矿步骤,且岩浆成矿作用与热液作用几乎同时进行,岩浆分异作用提供热液来源,而热液作用促进硫化物的饱和与熔离,造成岩石的热液蚀变结构并对岩浆期成矿进行改造。晚期岩体隆升后,矿体出露地表遭受氧化淋滤作用,形成特有的地表氧化带找矿标志。

关 键 词:地质学  岩石化学  岩相学  岩浆铜镍矿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带  东天山
文章编号:0258-7106(2007)01-0098-12
修稿时间:2006-07-132006-12-16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