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药对研究(Ⅳ)——药对的配伍效应
引用本文:李伟霞,唐于平,史旭芹,郭建明,刘培,段金廒.药对研究(Ⅳ)——药对的配伍效应[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4):4203-4207.
作者姓名:李伟霞  唐于平  史旭芹  郭建明  刘培  段金廒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方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 过程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方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 过程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方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 过程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方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 过程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方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 过程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省方剂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 过程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8BAI51B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4058);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0KJA360039)
摘    要:药对组成是以中医理论为原则,以中药性能功效与治法理论为基础形成的特定配伍组合,这些配伍组合或可以增进药物疗效,或降低另一药物的毒性等等。该文主要从整体动物、组织器官与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总结药对的配伍效应,以单体成分-成分(群)配伍-单味药-药对-方剂为主线,比较评价其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作用,探索相关作用机制,从而为药对的临床应用和中药新药创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药对  配伍效应  作用机制  整合效应  协同增效  配伍减毒
收稿时间:2013/9/11 0:0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