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大肠埃希菌高产AmpC酶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王锦娜,邵海枫.大肠埃希菌高产AmpC酶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19(2):167-171.
作者姓名:王锦娜  邵海枫
作者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医学检验中心微生物室,江苏,南京,210002
基金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摘    要:大肠埃希菌(E.coli)中的ampC基因与其他革兰阴性细菌不同,染色体上的ampC基因启动子与延胡索酸还原酶(frdABCD)操纵子中的frdD基因重叠,衰减子是延胡索酸还原酶操纵子的转录终止子,缺少ampC调节基因ampR,所以携带野生型基因的Ecoli AmpC酶的产量非常低,临床意义不大。但近年来出现了高产AmpC酶的Ecoli,对其进行研究发现,ampC基因启动子、衰减子或ampC编码区的突变,或从其他细菌获得强启动子或携带强启动子的序列插入,或从其他细菌获得调节基因ampR等都可能导致染色体型AmpC酶的高产。质粒型ampC基因在Ecoli中的出现是AmpC酶高产的另一重要原因。

关 键 词:大肠埃希菌  AmpC酶  启动子  衰减子  质粒型AmpC酶
文章编号:1008-8199(2006)02-0167-05
修稿时间:2005年9月22日

Progress on AmpC hyperproduction in Escherichia coli
WANG Jin-na,SHAO Hai-feng.Progress on AmpC hyperproduction in Escherichia coli[J].Bulletin of Medical Postgraduate,2006,19(2):167-171.
Authors:WANG Jin-na  SHAO Hai-fe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