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三种影像学方法的对比分析

引用本文:李星亮' target="_blank" rel="external"> 李星亮,杨笑一,张玉强,郭 宇,王昕光,' target="_blank" rel="external"> 李二生.

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三种影像学方法的对比分析

[J].工业加热,2014,0(4):333-336.
作者姓名: 李星亮" target="_blank">李星亮' target="_blank" rel="external"> 李星亮  杨笑一  张玉强  郭 宇  王昕光   李二生" target="_blank">' target="_blank" rel="external"> 李二生
摘    要:【摘要】 目的 探讨 64排CTA、MRA和DSA 3种方法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2月60例临床拟诊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脑卒中并同期行64排CTA、MRA、DSA 三种检查患者的图像。将颈内动脉颅内段C1 ~ C5段分为C1 ~ C3段、C4段、C5段三组。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CTA及MRA对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程度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等诊断指标;比较CTA及MRA对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CTA诊断颈内动脉C1 ~ C3段病变狭窄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03%,79.25%,87.50%;C4段分别为 94.64%,85.94%,90.00%;C5段分别为96.23%,89.55%,92.50%。MRA诊断颈内动脉C1 ~ 3段病变狭窄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9.55%,75.47%,83.33%;C4段分别为 91.07%,82.81%,86.67%;C5段分别为94.34%,85.08%,89.17%。CTA与MRA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以DSA为标准,64排CTA和MRA评估颈内动脉颅内段血管狭窄程度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及吻合度,且64排CTA的评估准确率优于MRA,特别是对颈内动脉C4 ~ C5段诊断,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

关 键 词:【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target="_blank"  " target="_blank">rel="external">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诊断  '  target="_blank"  " target="_blank">rel="external">  影像学
收稿时间:2013-09-02
点击此处可从《工业加热》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业加热》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