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齐齐哈尔市156例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齐齐哈尔市社区儿童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市2019年1月-2020年1月确诊的156例CAP患儿分别采集其呼吸道分泌物作细菌培养、鉴定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采集患儿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病毒及非典型病原体IgM抗体;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对影响CAP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6例CAP患儿共检出病原体117株(75.00%)。其中细菌30株(25.64%),以肺炎链球菌多见;病毒36株(30.77%),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多见;非典型病原体51株(43.59%),其中肺炎支原体36株(30.77%)、肺炎衣原体9株(7.69%)、沙眼衣原体4株(3.42%)、嗜肺军团菌2株(1.71%)。30例患儿(25.64%)存在混合感染,以支原体和细菌/病毒感染多见。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多见。药敏试验测定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0%,对红霉素、青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为10.00%~20.0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呈高度耐药,对头孢三代部分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率均为1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低氧血症、神志不清、合并多重感染、初始抗菌联合用药均是引起CAP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儿童CAP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其次为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临床应根据患儿的病原学特点合理用药,同时还应重点关注低龄、低氧血症、合并多重感染等影响CAP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疗效。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