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1978—2017年西南地区干湿时空变化特征
引用本文:周惜荫,李谢辉.1978—2017年西南地区干湿时空变化特征[J].甘肃气象,2021,39(3):357-365.
作者姓名:周惜荫  李谢辉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225;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49;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225
基金项目: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5);风云三号(02批)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项目(ZQC-J19193)共同资助。
摘    要:利用1978—2017年91个气象站点1、3、6和12个月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采用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SMD、M-K突变检验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对西南地区的干湿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40 a里,西南地区呈干旱化趋势;ESMD分解的模态分量有年际振荡(2 a)和年代际振荡(10 a)特征,趋势分量呈波动性下降,2010年后未出现回升,表明干旱化程度在逐步加深。(2)综合ESMD和M-K突变检验得到2000年代初为干湿的突变时间。(3)西南地区干旱强度与湿润强度呈现负相关,大部分区域主要以干旱为主,其中四川西北部和贵州中东部干旱最严重,而四川南部湿润强度级别较高。(4)春季有极端干湿出现,夏季大部分地区以湿润为主,局部发生了极端干旱,秋冬两季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干旱,局部出现湿润。

关 键 词:SPEI  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法  干湿时空变化  西南地区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