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鼠肝色氨酸吡咯酶诱导生成机制的研究 Ⅲ.酶的诱导过程中~(32)P快速标记RNA的变化
引用本文:赵德臻,何燕生,李士谔,许如君.鼠肝色氨酸吡咯酶诱导生成机制的研究 Ⅲ.酶的诱导过程中~(32)P快速标记RNA的变化[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79(4).
作者姓名:赵德臻  何燕生  李士谔  许如君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室 北京,北京 技术协助
摘    要:本实验观察到在大鼠肝色氨酸吡咯酶的激素和底物诱导过程中都有~(32)P快速标记RNA的出现,它们在氢可地松诱导2小时和在色氨酸诱导3.5小时的比放射性较对照RNA者分别增加100%和60%左右。~(32)P长期标记高聚RNA的变化与快速标记RNA者显然不同,在激素诱导4~6小时和在底物诱导10小时的比放射性始有增高。激素和底物诱导后不同时间提取的~(32)P快速标记RNA的放射性动态变化与其相应RNA诱导TP活性的动态变化呈平行关系,而从~(32)P长期标记活性最高时提取的高聚RNA刺激TP的活力与正常鼠肝RNA刺激TP的活力无显著差别,激素和底物诱导过程中~(32)P快速标记RNA的生成为放线菌素K_2所抑制。去肾上腺大鼠底物诱导2小时和3.5小时也出现~(32)P快速标记RNA,其生成也为放线菌素K_2所抑制。自去肾上腺大鼠底物诱导3.5小时提取的RNA对TP的诱导活性高于相应的正常鼠肝RNA。以上结果说明,在TP的激素和底物诱导过程中所生成的具有体内诱导TP功能的高聚RNA,可能是一种“特异的mRNA”。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