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架置入中的应用(英文)
引用本文:倪祝华,杨新春,王乐丰,葛永贵,王红石,夏昆,李惟铭,徐立,迟永辉,刘宇.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支架置入中的应用(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30):5979-5984.
作者姓名:倪祝华  杨新春  王乐丰  葛永贵  王红石  夏昆  李惟铭  徐立  迟永辉  刘宇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北京市100020
摘    要:背景:支架扩张不充分以及与操作相关的异常病变形态是支架内再狭窄以及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目的:观察应用血管内超声指导支架置入能否获得更大的支架内管腔面积,能否发现更多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4-01/2005-0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进行。对象:选择50例患者的52处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支架置入的病变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为自体冠状动脉非弥漫性病变,血管直径≥2.5mm,严重的左主干病变除外。方法:50例患者的52处病变在支架置入前后分别用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根据血管内超声标准决定支架的直径以及置入的终点。主要观察指标:分析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对支架置入终点判断的差异和最终获得的管腔面积大小的差别。结果:①血管内超声判断的平均支架直径大于血管造影(P=0.011),支架囊的最终峰值压力明显增大(P〈0.001),定量冠状动脉造影测得的支架面积狭窄百分比减小(P=0.044)。②首次高压扩张后支架满意率血管造影达96.2%,而血管内超声只有37.7%。③血管内超声指导后最终的球囊压力更高(P〈0.001),获得的管腔直径更大(P〈0.001),管腔面积也更大(P〈0.001),面积狭窄百分比更小(P〈0.001)。④所有患者支架的近段和远段血管造影均未发现明显的狭窄。而血管内超声却发现支架近段血管有39例(75.0%),远段血管有23例(44.2%)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⑤支架置入后非脂质斑块较脂质斑块获得的管腔面积更大(P〈0.001),其中脂质斑块血管面积增大较非脂质斑块小1.30mm^2,斑块压缩程度却增加0.48mm^2。结论:血管内超声能更好地指导支架选择,获得更大的管腔面积,也能更精确地发现操作相关的并发症。

关 键 词:血管内超声  冠状血管造影  支架置入  冠状动脉疾病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