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高油大豆与低油大豆油脂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引用本文:梁新婷,江连洲,侯俊财,王胜男.高油大豆与低油大豆油脂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6,31(10):11-17.
作者姓名:梁新婷  江连洲  侯俊财  王胜男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
摘    要:为研究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组成及乳化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差异,本试验分析了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油脂体基本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组成、生育酚组成,同时比较了高油大豆油脂体与低油大豆油脂体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过氧化值及TBARS值。研究表明,高油大豆油脂体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的棕榈酸和亚油酸含量显著低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而十七碳酸、油酸、二十碳一烯酸和α-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的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83.08±0.05)%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81.86±0.12)%(P0.05);高油和低油大豆油脂体中脑磷脂、卵磷脂和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中DL-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高油大豆油脂体和低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性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油大豆油脂体的乳化稳定性显著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P0.05);14 d热处理条件下,高油大豆油脂体的过氧化值和TBARS值均高于低油大豆油脂体。上述研究表明,高油大豆和低油大豆的油脂体之间的组成和稳定性都存在差异。

关 键 词:大豆油脂体  组成  稳定性
收稿时间:2015/1/28 0:00:00
修稿时间:4/2/2015 12:00:00 AM

Study on the composition and stability of oil bodies from high oil soybean and low oil soybean
Abstract:
Keywords:Soybean oil body  Composition  Stability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粮油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粮油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