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口面部穴位对内脏感觉的调控作用及其途径
引用本文:刘健华,符文彬,廖源,刘雪芳,陈杰斯,李心然.口面部穴位对内脏感觉的调控作用及其途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
作者姓名:刘健华  符文彬  廖源  刘雪芳  陈杰斯  李心然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广东省中医院针灸效应规律及机制重点研究室,广东,广州,510120
摘    要:目的 探讨电针口面部穴位对内脏感觉的调控作用及其途径. 方法 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内脏痛组、四白穴组、阳白穴组、颊车穴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1 ml/100 g),不给予其他任何处理;内脏痛组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后不给予其他任何处理;四白穴组先电针双侧四白穴20 min,再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阳白穴组和颊车穴组除电针穴位不同外,其余处理同四白穴组.处理完毕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扭体反应)以及孤束核(NTS)和三叉旁核(PTN)的c-fos表达.结果 (1)大鼠腹腔注射0.6%的乙酸后,引发典型的内脏痛行为反应(扭体反应).电针四白穴和颊车穴预处理后,由内脏痛引发的腹部收缩次数明显减少,与内脏痛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电针阳白穴对内脏痛大鼠腹部收缩的次数无明显影响.(2)电针四白穴预处理后,内脏痛所致NTS的c-fos表达明显减少,与内脏痛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电针颊车穴亦产生类似的作用;电针阳白穴作用不明显.(3)电针阳白穴预处理PTN的c-fos阳性神经元数目与内脏痛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电针四白穴预处理后,三叉旁核的c-fos表达较阳白穴组明显增加(P<0.01);电针颊车穴亦出现与四白穴类似的效应.结论 (1)电针口面部穴位对大鼠内脏痛有显著的镇痛效应,且表现出一定的穴位特异性,与穴位的神经支配密切相关.(2)面口部穴位的躯体感觉传入可能经PTN中继后与胃肠道的内脏感觉传入在NTS发生汇聚并进行整合,PTN-NTS组成的二级神经元传入通路可能是面口部穴位调节内脏功能活动的重要途径.

关 键 词:口面部穴位  内脏痛  孤束核  三叉旁核

Regul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orofacial acupoints on visceral sensation and its pathwa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