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三峡坝前水域的食物网结构
引用本文:周正,黄宇波,王斌梁,米武娟,宋庆洋,许元钊,毕永红.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三峡坝前水域的食物网结构[J].生态科学,2020,39(5):82.
作者姓名:周正  黄宇波  王斌梁  米武娟  宋庆洋  许元钊  毕永红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 430072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摘    要:选择茅坪水域和香溪河水域作为坝前干支流的代表性水域, 采样分析了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 并据此了解食物网结构。结果显示, 坝前干流水域鱼类δ13C范围是-33.5‰--19.4‰, 支流水域鱼类δ13C为-28.3‰--13.9‰, 两水域同种鱼类δ13C值差异在1‰-8.9‰之间,说明两地同种鱼类食源存在一定差异; 干流鱼类δ15N范围是6.72‰-15.29‰, 支流水域鱼类δ15N范围是4.8‰-14.4‰, 干流鱼类δ15N的平均值(11.1‰)大于支流(10.1‰), 且干流每种鱼类δ15N均大于支流的同种鱼类。对颗粒有机物(POM)的δ15N分析发现, 其范围在3.61‰-5.76‰, 将其作为初级生产者进行相对营养级分析, 干流鱼类的平均相对营养位置为3.00, 食物链长度为4.35; 支流鱼类的平均相对营养位置为2.64, 食物链长度为3.9。在计算得到的反映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得的碳氮同位素指标中, 香溪河水域食物网的总面积(TA)、平均最邻近距离(NND)和最邻近距离标准差(SDNND)均大于坝前干流水域, 说明坝前干流水域的鱼类营养结构更为冗余。研究表明坝前干流水域食物链长度比香溪河支流水域食物链长度更长; 坝前干流水域食物网结构较香溪河更稳定, 坝前干流不同鱼类的种间竞争较支流水域更激烈, 坝前干支流均存在中间生态位较拥挤的情况。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