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2003年淮河流域持续暴雨的云系特征及环境条件
引用本文:郑永光,陈炯,费增坪,王洪庆,张焱.2003年淮河流域持续暴雨的云系特征及环境条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6(2).
作者姓名:郑永光  陈炯  费增坪  王洪庆  张焱
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北京,100081,北京,100081,北京,100871,北京,100871,北京,100871
基金项目:“973”项目(2004CB418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05004和40233036)资助项目
摘    要: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分析资料与GOES-9卫星云图资料对2003年6月21日-7月22日淮河流域持续暴雨的降水概况、云系特征及大尺度环境条件与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从降水特征来看,持续暴雨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降水主要集中在第一阶段(6月21日-7月2日)。从云系特征来看,淮河流域为稳定维持的大尺度梅雨锋云系,在梅雨锋云系上有多个中尺度对流系统活动,红外亮温频率统计表明亮温低于-52℃的强对流是导致淮河流域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对6月21日-7月22日时段的卫星云图进行普查发现影响淮河流域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共有34个,其中10个α中尺度对流系统(MαCS)和24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MβCS);大多数MCS在淮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产生与消亡,并未发现直接来自青藏高原地区的MCS。从水汽来源来看,淮河流域对流层低层有3股水汽输送带,第1股气流为越赤道气流,水汽的输送作用最强;第2股气流来自南海地区,水汽的输送作用最弱;第3股气流来自菲律宾以东的热带太平洋地区。

关 键 词:淮河暴雨  云系  红外亮温统计  中尺度对流系统  水汽输送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Systems and Environment of Persisting Rainstorms over Huaihe River Basin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3
ZHENG Yongguang,CHEN Jiong,FEI Zengping WANG Hongqing ZHANG Yan.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Systems and Environment of Persisting Rainstorms over Huaihe River Basin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3[J].Beiji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Network Version(Advance Copy),2006(2).
Authors:ZHENG Yongguang  CHEN Jiong  FEI Zengping WANG Hongqing ZHANG Yan
Affiliation:ZHENG Yongguang 2) CHEN Jiong 2) FEI Zengping3) WANG Hongqing3) ZHANG Yan 3)
Abstract:
Keywords:rainstorms over Huaihe River Basin  cloud systems  statistics of TBB  MCS  water vapor transport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