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哈山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引用本文:胡杨,夏斌.哈山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1):35-42.
作者姓名:胡杨  夏斌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海淀100049;3. 中山大学海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上,构造演化特征复杂。从构造地质理论出发,应用成盆动力学和盆山耦合的理论对该地区进行了构造解析研究,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其进行了构造演化特征及演变史的恢复,同时,针对该区构造演化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和影响因素亦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以下重要结论与认识:(1)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密切相关,大致经历了4 个演化阶段:即碰撞挤压期(C—P)、弧后挤压期(P2—T)、伸展断陷期(J1—J12)和再生前陆期(J22—Q);(2)哈拉阿拉特山及周边地区的沥青及稠油显示,说明该地区发生过油气的运移聚集;(3)哈山地区油气源主要有本地近源与玛湖凹陷远源两种烃源供给系统,油气运聚成藏的关键时期为三叠纪和侏罗纪,油气成藏模式初步预测有3 种,远源侧向砂体—不整合运聚早期成藏模式、近源垂向断层—砂体运聚早期成藏模式和近源混向阶梯状运聚晚期成藏模式;(4)推覆体下盘的背斜等构造圈闭区带是该区寻找油气藏的有利区域。

关 键 词:哈拉阿拉特山地区  盆山耦合理论  构造演化  平衡剖面技术  油气成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