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磨粉方式对苦荞粉粉质特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何财安,张珍,王丽静,刘航,王敏,孙新涛,李云龙.磨粉方式对苦荞粉粉质特性及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17,32(5):19.
作者姓名:何财安  张珍  王丽静  刘航  王敏  孙新涛  李云龙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燕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基金项目(CARS-08-D-2-2)
摘    要:选用超微、石磨、钢磨、湿磨4种磨粉方式对苦荞籽粒进行磨粉,分析比较苦荞粉破损淀粉含量、粒径分布、微观结构、水合特性、冻融稳定性、黏度特性等粉质特性并采用酶解法模拟体外淀粉消化测定不同时间点的总淀粉水解率。研究结果显示:磨粉方式对苦荞粉粉质特性及体外消化特性影响差异显著,其中超微粉碎能显著减小苦荞粉粒径大小(D4,3]=32.09μm),提高其亮度值(L=88.92)以及淀粉对酶的敏感度;湿磨粉淀粉颗粒形态完整,破损淀粉质量分数最低,为4.25%,冻融稳定性好,回生值低(3 732 cP),不易老化;石磨粉粉糊衰减值低,粉糊热稳定性好,淀粉水解缓慢;刚磨粉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均不突出。不同磨粉方式对苦荞粉的影响不一,超微粉是一种理想的苦荞深加工食品原料,湿磨粉则适合冷冻食品加工,石磨粉更适合慢消化食品加工,而刚磨粉适合与普通食品用粉。

关 键 词:苦荞粉  磨粉方式  粉质特性  体外消化特性
收稿时间:2015/10/31 0:00:00
修稿时间:2016/11/22 0:00:00

Effect of different Milling Methods 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 vitro Starch Digestibility of Tartary Buckwheat Flour
Abstract:
Keywords:tartary buckwheat flour  milling methods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vitro starch digestibility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粮油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粮油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