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光学显微观测的煤层裂隙发育特征、成因及其意义——以沁水盆地南部3~#煤层为例
引用本文:孙家广,赵贤正,桑树勋,刘世奇,杨延辉.基于光学显微观测的煤层裂隙发育特征、成因及其意义——以沁水盆地南部3~#煤层为例[J].断块油气田,2016(6):738-744.
作者姓名:孙家广  赵贤正  桑树勋  刘世奇  杨延辉
作者单位: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221008;2.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山西煤层气分公司,山西长治,048000;3.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江苏徐州,2210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部煤层CO2地质存储与CH4强化开采的有效性理论研究”(41330638),“高阶煤储层结构三维模型构建及其CO2注入的地球化学响应”(41402135),“煤层气-煤型气叠合型气藏成藏机理与地质预测方法研究”(4127215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煤层气开发多分支水平井控制机理”(2009CB219608),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煤层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2013E-2205)
摘    要:基于光学显微观测,分析了沁水盆地南部3#煤层煤岩显微组分与内生裂隙的关系,并对外生裂隙的继承改造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内生裂隙成因主要体现在显微组分的力学强度和煤化作用过程中的内张力,均质镜质体由于结构和成分均一,微孔隙发育,显微脆度高,内生裂隙最为发育;根据继承改造的方向差异,将外生裂隙继承改造类型划分为延伸型、剪切型和拓张型,外生裂隙中,张裂隙和剪裂隙发育规模大,裂隙网络发育,对储层渗透率贡献大。裂隙发育特征、类型及其成因研究,有助于认识煤储层裂隙在煤层气富集成藏和勘探开发中的作用。

关 键 词:显微裂隙  成因类型  发育特征  煤储层  沁水盆地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origins and significance of coal seam fractures under optical microscope: taking coal seam 3# in southern Qinshui Basin as an example
Abstract:
Keywords:micro fracture  genetic typ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coal reservoir  Qinshui Basi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