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
引用本文:孙莎莎,董大忠,李育聪,王红岩,施振生,黄世伟,昌燕,拜文华.四川盆地侏罗系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1,42(1):124-135.
作者姓名:孙莎莎  董大忠  李育聪  王红岩  施振生  黄世伟  昌燕  拜文华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 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2. 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 河北 廊坊 0650073. 中国石油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四川 成都 6104004. 中国石油 大庆油田公司, 黑龙江 大庆 16371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35)。
摘    要: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油气勘探过去主要聚焦在构造-裂缝型常规油气和介壳灰岩及砂岩致密油气上,为实现侏罗系油气重大新突破,思路需要向页岩油气转变。在分析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气的分布、生烃、物性和保存等地质特征基础上,认为大安寨段具备形成大规模页岩油气成藏地质特征,提出3项成藏控制因素。大安寨段二亚段暗色页岩作为页岩油气的供烃源岩,油气显示丰富,页岩厚度在20~80 m,整体分布面积广、厚度大、连续稳定,孔缝发育、物性好,处于中-高成熟热演化阶段,有区域性致密顶底板灰岩封闭的超压页岩油气藏。半深湖-深湖亚相、致密灰岩顶底板与高孔隙储层、中-高成熟热演化阶段这3项因素共同控制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气的生成、储集和富集。

关 键 词:地质条件  成藏控制因素  陆相页岩油气  大安寨段  自流井组  下侏罗统  四川盆地  
收稿时间:2020-05-14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