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电针曲池与上巨虚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NF-κB及HMGB1表达的影响
引用本文:杨璐佳,张 泓,张雨辰,邓石峰,王珍珍,粟艳梅.电针曲池与上巨虚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NF-κB及HMGB1表达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5):58-61.
作者姓名:杨璐佳  张 泓  张雨辰  邓石峰  王珍珍  粟艳梅
作者单位:[1]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410208; [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73327/H2718);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项目(11K047).
摘    要:目的:观察电针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大鼠大肠经经合穴“曲池”、下合穴“上巨虚”后对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建立SD大鼠UC模型,曲池组与上巨虚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电针曲池穴和上巨虚穴,连续治疗10 d,第11天处死所有大鼠,肉眼观察大鼠结肠溃疡评分,提取结肠组织检测其NF-κB、HMGB1的表达。结果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大鼠结肠肉眼溃疡评分、结肠组织NF-κB、HMGB1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电针治疗后,上巨虚组降低溃疡评分(P〈0.01),曲池组、上巨虚组均能降低NF-κB、HMGB1在结肠中的表达(P〈0.01);与曲池组相比,上巨虚组溃疡评分及NF-κB、HMGB1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对UC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NF-κB、HMGB1等来实现的;电针上巨虚的治疗作用优于曲池,说明“上巨虚”存在相对特异性,部分证实“合治内府”中的“合”主要应指下合穴,其具体内涵仍需进一步研究。

关 键 词:溃疡性结肠炎  电针  核因子-κB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大鼠  曲池  上巨虚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