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胰岛素与PI-3 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
引用本文:李晓晖,;李香,;滕伟,;方建,;陈文武.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胰岛素与PI-3 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J].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14(2):98-102.
作者姓名:李晓晖  ;李香  ;滕伟  ;方建  ;陈文武
作者单位:[1]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封475000; [2]河南大学医学院,开封475000
摘    要:观察胰岛素在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元凋亡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引起该作用的分子机制。健康雄性昆明小鼠,体质量28~32 g,清洁级(SPF),7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生理盐水组(SAH组),蛛网膜下腔出血+胰岛素组(Ins组),蛛网膜下腔出血+胰岛素+PD98059抑制剂组(PD组)。检测方法:(1)神经功能学检测,观察记录小鼠的精神状态、部分感觉和运动能力;(2)HE染色观察小鼠顶叶皮质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3)RT-PCR检测p-AKT、p-ERK的mRNA水平表达情况;(4)Western blot检测p-AKT、p-ERK的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神经功能学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小鼠SAH后感觉和运动能力呈现不同程度障碍,综合得分明显下降;与SAH组比较,Ins组感觉和运动能力相对较好,综合得分有所上升。(2)HE 染色观察:Sham组小鼠神经元排列相对整齐,形态较完整,核质均匀,核仁清晰;SAH组小鼠神经元损伤较重,部分细胞肿胀,排列紊乱,细胞周间隙增宽,部分细胞核固缩深染。(3)RT-PCR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SAH后6h p-AKT 有所增加,同时p-ERK增加,与SAH组比较,Ins组p-AKT增加更显著,且p-AKT相对增加,与Ins组比较,PD组p-AKT明显减少,p-ERK明显减少,且与SAH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AKT、p-ERK蛋白水平变化与mRNA水平一致。胰岛素可通过PI3 K-Akt信号转导途径明显抑制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其中Akt激活以及ERK的增加是胰岛素上述抗凋亡效应的关键环节。

关 键 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胰岛素  小鼠  抑制凋亡  p-AKT  p-ERK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