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生态评价与电路理论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关键区域识别——以安徽省为例
引用本文:汪沁,於冉,储昭君,吴雨桐,魏靖阳.基于生态评价与电路理论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关键区域识别——以安徽省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23,43(6):209-216,226.
作者姓名:汪沁  於冉  储昭君  吴雨桐  魏靖阳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6;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6;安徽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3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多重不确定性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构建与优化研究”(71873003);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SK2019A0130);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08085QG310);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YJS20210255)
摘    要:目的] 构建安徽省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域,以期筑牢城市发展的生态基底,为该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InVEST模型及MCR模型从生态系统供给侧与内部响应侧展开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修正阻力面,基于电路理论构建安徽省生态安全格局,识别生态夹点与生态障碍点,根据空间分异与地类特征提出差异化修复维育措施。结果] ①安徽省共计53块生态源地斑块,面积合计4.22×104 km2,占安徽省总面积的30.50%,其中南部源地集中成片生态价值高,北部较为分散生态价值低。②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廊道共有95条,基于景观连通性分析,筛选出68条关键廊道,26条重要廊道及1条一般廊道。③共识别生态夹点119处,面积达412.45 km2,生态障碍点46处,面积达423.20 km2。④生态夹点及零星障碍点以自然维育为主,大型生态障碍点人工修复及自然恢复两措并举。结论] 借助生态评价以及电路理论开展构建的生态安全格局更符合物种运动的真实规律,可有效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域及其分布特征。

关 键 词:生态评价  电路理论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夹点  生态障碍点  安徽省
收稿时间:2023/2/22 0:00:00
修稿时间:2023/3/20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