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储集层微观结构及油气意义
引用本文:庞正炼,陶士振,张琴,杨家静,张天舒,杨晓萍,范建玮,黄东,韦腾强.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储集层微观结构及油气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1).
作者姓名:庞正炼  陶士振  张琴  杨家静  张天舒  杨晓萍  范建玮  黄东  韦腾强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应用岩心分析、铸体和荧光薄片鉴定、常规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对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大安寨段储集层微观特征进行定性研究,同时借助压汞、纳米CT及氮气吸附定量刻画大安寨段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尺寸与形态。将大安寨段储集岩分9类,储集空间分4大类14亚类,确定亮晶介壳灰岩是最有利储集岩类。刻画出小于1μm的储集空间占该储集层储集空间体积的91.27%,形态以缝状为主,并具良好连通性。通过建立储集空间模型,揭示出裂缝为主的微米级储集空间和纳米级孔、缝构成双重介质。储集空间以纳米级为主的大安寨段储集层资源丰度低,井控储量小,形成低产特征,但孔缝双重介质维持了该储集层长期产油,而缝状储集空间及发育的裂缝则是该储集层未采用致密油开发技术亦可规模产油的关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