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生化机制
引用本文:孙忠人,吴燕璟,李晓捷.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生化机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994-1995.
作者姓名:孙忠人  吴燕璟  李晓捷
作者单位:[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1 [2]佳木斯大学康复医学院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科,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54003
摘    要:背景:中医治疗偏头痛方法较多,其中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往往收到针到痛止之奇效,故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明确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生化学机制。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干预:将63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为针刺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血栓烷B2,6—酮—PGF1α含量,并选择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针刺对偏头痛症状的作用和对其血中PAF,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对偏头痛疗效明显,总有效率达90.6%,优于对照组(x^2=3.9459,P&;lt;0.05);偏头痛患者在治疗前血中PAF、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6.416~13.144,P&;lt;0.01),而针刺组在治疗后血中PAF、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18.13&;#177;1.90)μg/L,(99.65&;#177;36.43),(20.71&;#177;4.65)ng/L]低于对照组(22.41&;#177;2.44)μg/L,(130.56&;#177;49.74),(29.67&;#177;6.78)ng/L](t=2.807~7.752,P&;lt;0.01)。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PAF、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均参与偏头痛的病理过程,针刺对偏头痛患者血中PAF、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有调节作用。

关 键 词:针刺  治疗  偏头痛  疗效  生化机制  中医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