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中非铜(钴)成矿带构造地质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研究
引用本文:王幻,曾瑞垠,何海洋,王新雨,张志超,闫鹏程,郭建栋,范姣.中非铜(钴)成矿带构造地质特征及其控矿作用研究[J].矿产勘查,2023,14(11):2125-2134.
作者姓名:王幻  曾瑞垠  何海洋  王新雨  张志超  闫鹏程  郭建栋  范姣
作者单位:1.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2;2.中色地科矿产勘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2
基金项目:本文受金诚信矿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刚果(金)萨布韦矿权区遥感解译和成矿预测”(202106)资助。
摘    要:中非铜(钴)成矿带位于Lufilian造山带,由刚果(金)加丹加铜(钴)矿带和赞比亚铜矿带两部分组成,成矿带内推覆体构造、褶皱、褶叠层构造较发育。本文通过总结区域断裂构造、推覆体构造特征与铜(钴)矿床的分布特征,研究典型矿床中断层、褶皱、褶叠层构造特征及与铜(钴)矿化的关系,发现铜(钴)矿床受构造的控制明显,推覆体构造控制了矿床的整体形态、规模和空间产出位置,断裂构造可以为含矿热液的活动提供运移通道和沉淀空间,同生褶皱及褶叠层构造有利于含矿热液的沉淀,尤其褶皱转折端为成矿作用提供更大的容矿空间,常发育有厚大矿体。综合分析认为,断裂构造、同生褶皱、褶叠层构造是中非铜(钴)成矿带寻找富厚矿体的有利地段。

关 键 词:中非铜(钴)成矿带  推覆体构造  褶皱构造  褶叠层构造  成矿作用
收稿时间:2022/4/26 0:00:00
修稿时间:2023/2/5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矿产勘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矿产勘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