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慢性疼痛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骆艳丽,吴文源.慢性疼痛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21(11):87-89.
作者姓名:骆艳丽  吴文源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身科,上海 200065
摘    要: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定义,疼痛是“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有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疼痛”〔1〕。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26 000人的调查显示,其中22%主诉在过去一年中有过持续性疼痛〔2〕。既往大多认为慢性疼痛是由于组织损伤性刺激引起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变化所致,包括神经元敏感性增加、轴突损伤及其生长活动增加等〔3〕。然而,临床研究发现,当组织损伤痊愈后,慢性疼痛仍有可能持续存在,甚至许多病人并没有确切的组织损伤。尤其近年来人们注意到了心理因素亦可导致躯体感觉异常,因此认为慢性疼痛是由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例如慢性背部疼痛综合征〔3〕。治疗慢性疼痛常需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如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外科治疗、针灸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4〕。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慢性疼痛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关 键 词:慢性疼痛  镇痛药物  抗抑郁药
文章编号:1008-0392(2000)11-0087-03
修稿时间:2000年4月25日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