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珠江口夏季海陆源有机碳的模拟研究——分布特征、贡献比重及其迁移转化过程
引用本文:刘广州,胡嘉镗,李适宇.珠江口夏季海陆源有机碳的模拟研究——分布特征、贡献比重及其迁移转化过程[J].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162-173.
作者姓名:刘广州  胡嘉镗  李适宇
作者单位: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 2. 广东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275; 3.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广东 珠海 519000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7lgzd20);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开放课题(LTO16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803)
摘    要:基于经过验证的三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对珠江口夏季有机碳进行海陆源区分,并对海陆源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贡献比重及其通量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珠江口夏季陆源(海源)有机碳浓度从口门到外海逐渐降低(升高),在表、底层海水中平均浓度分别为1.45和0.87mg/L(0.97和1.05mg/L);垂直方向上,在层化水域陆源(海源)有机碳浓度从上到下逐渐递减(升高),在非层化水域海陆源有机碳浓度垂向分布较为均匀.珠江口夏季海源有机碳贡献率表层海水低于底层海水,平均贡献率为48.26%,沿向海方向海源有机碳贡献率逐渐增加--从内伶仃洋水域的4.43%逐渐提升到外伶仃洋东侧水域的81.20%.珠江口水动力条件复杂,在径流、潮汐、季风等因素的作用下陆源有机碳向海输送且向海输送量逐渐递减;海源有机碳在不同水域动力输送特征不同,西南水域向海输送,向海输送量逐渐递增;东北水域向岸输送,向岸输送量逐渐递减.陆源有机碳生化反应活性较弱,只有小部分被生化过程消耗,其迁移转化主要由沉降过程控制,而海源有机碳的迁移转化,则由口门的动力输送过程主控向外海的生化耗碳过程主控过渡.此外,海源有机碳沉降作用明显低于陆源有机碳,生化作用明显高于陆源有机碳.

关 键 词:珠江口  海陆源有机碳  分布特征  贡献比重  通量过程  数值模拟  
收稿时间:2019-05-1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