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延河流域自然与人工植被地上生物量差异及其土壤水分效应的比较
引用本文:张春梅,焦 峰,温仲明.延河流域自然与人工植被地上生物量差异及其土壤水分效应的比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4):132-138.
作者姓名:张春梅  焦 峰  温仲明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土丘陵区潜在植被格局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40871246);国家科技支撑课题“植被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建设技术”(2006BAD09B03);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联合学者项目(2010y236)
摘    要:【目的】针对延河流域人工植被建造存在植被退化的问题,比较了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差异及其土壤水分效应,探寻人工植被退化的原因,为延河流域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共采集57个气象站点1980-2000年的气候数据,并根据降雨和温度变化,将延河流域划分为17个环境梯度单元,测定了自然植被地上生物量及0~5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析自然植被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自然植被与人工植被地上生物量及相应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延河流域自然植被地上生物量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从西北向东南呈现逐渐递增的变化趋势。自然植被地上生物量与年均总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年均生长季温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同气候区的自然植被地上生物量随坡位和坡向的变化差异均很大。以自然植被为参照,人工植被地上生物量最大超载可达30 425.83g/m2,最小超载为118.93g/m2,平均为6 668.00g/m2,说明人工植被地上生物量明显超出了自然状态下所能承载的范围。与自然植被相比,人工植被土壤水分最大亏缺量可达80.5g/kg,说明人工植被地上生物量的超载引起平均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自然植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壤干层,进而导致人工植被群落的衰退或死亡。【结论】生物量超载是引起土壤水分耗竭、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植被恢复重建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特定立地环境条件下潜在生物量的制约,而不是盲目地选择不适宜的物种。

关 键 词:自然植被  人工植被  地上生物量  空间变化  气候因素  土壤含水量
收稿时间:9/6/2010 12:00:00 AM

Differences of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comparisons of its effect on soil moisture between natural vegetation and artificial vegetation in Yanhe basin
ZHANG Chun-mei,JIAO Feng,WEN Zhong-ming,LIN Kun,WANG Xin-zeng.Differences of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comparisons of its effect on soil moisture between natural vegetation and artificial vegetation in Yanhe basin[J].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 of Agr and,2011,39(4):132-138.
Authors:ZHANG Chun-mei  JIAO Feng    WEN Zhong-ming  LIN Kun  WANG Xin-zeng
Affiliation:ZHANG Chun-mei1,JIAO Feng1,2,WEN Zhong-ming1,LIN Kun1,WANG Xin-zeng1(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Northwest A&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0,China,2 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China)
Abstract:
Keywords:natural vegetation  artificial vegetation  above-ground biomass  spatial variation  climatic factors  soil moisture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