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一个家系的症状发展规律
引用本文:洪道俊,毕鸿雁,郑日亮,栾兴华,姚生,袁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一个家系的症状发展规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40(3):190-194.
作者姓名:洪道俊  毕鸿雁  郑日亮  栾兴华  姚生  袁云
作者单位:1.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00034
基金项目:志谢 感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焉传祝教授在该家系部分患者诊断中的帮助;感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病理室张秋荣和左越焕技师给予的病理技术支持;感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的卜定方和张英老师给予的基因检查方面的支持
摘    要:目的报道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家系的临床症状发展规律。方法分析了该家系连续5代共20例患者的症状发展过程,并对先证者和其他4例患者分别进行了肌肉病理和肌电图检查。结果先证者为57岁女性,30岁出现双眼睑下垂,35岁出现眼外肌瘫痪,37岁出现四肢力弱,47岁出现延髓部症状,有时出现心悸。20例患者发病年龄在26—33岁之间,男女均累及,均以双眼睑下垂为首发症状;在35—45岁之间15例中12例出现眼球活动障碍,14例出现四肢无力;在44—60岁之间9例全部出现面肌或咀嚼肌无力,其中8例出现吞咽障碍;50岁后7例中4例出现心脏损害并导致死亡。肌电图检查均提示骨骼肌存在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发现不整红边纤维、细胞色素氧化酶阴性肌纤维和琥珀酸脱氢酶染色的不整蓝边纤维。结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进行性眼外肌瘫痪的临床表现从眼外肌开始,逐渐累及四肢肌肉,而后损害面部和延髓部肌肉,晚期出现心脏损害并导致部分患者死亡。症状的发展规律提示应当在疾病后期关注其心脏损害的表现。

关 键 词:眼肌麻痹  线粒体疾病  系谱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眼外肌瘫痪  家系
收稿时间:2006-06-07

Autosomal dominant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a Chinese family
HONG Dao-jun,BI Hong-yan,ZHENG Ri-liang,LUAN Xing-hua,YAO Sheng,YUAN Yun.Autosomal dominant progressive external ophthalmoplegia,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in a Chinese family[J].Chinese Journal of Neurology,2007,40(3):190-194.
Authors:HONG Dao-jun  BI Hong-yan  ZHENG Ri-liang  LUAN Xing-hua  YAO Sheng  YUAN Yun
Affiliation: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4, China
Abstract:
Keywords:Ophthalmoplegia  Mitochondrial disease  Pedigree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